2625_b3bf0f946c8d2b7_2.jpg

http://blog.voc.com.cn/blog_showone_type_blog_id_760974_p_1.html

《纽约时报》上一个叫做《在街上》的专栏,时间长达数十年,在纽约时尚圈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并连任着“读者最喜欢的栏目”。其御用摄影师,就是有着“街拍鼻祖”称号的、超过80岁高龄的比尔·坎宁安(Bill Cunningham)。他用手中的老式相机,记录下了整整50年的纽约时尚史。最近,一部有关他的纪录片在纽约上映,揭开了这位街拍鼻祖的传奇一生。他的工作方式小心谨慎,却又无法用词汇来形容。他常常身穿朴素的蓝色外套,弯着腰出现在第十五大道和57街口,警觉地将需要的瞬间收入囊中。然而他很低调,躲避其他照相机的采访,总是拒绝参加展览或者出版,从不在其他的杂志上露面。然而,最终在他早期同事的诱惑下,连续八年的穷追不舍,终于由理查德·普雷斯拍摄了一部他的传记片《比尔·坎宁安的纽约》,并且接受了一次访谈。

2625_b3bf0f946c8d2b7_2.jpg

2625_b3bf0f946c8d2b7_3.jpg

坎宁安在电影一开始这样说:“最时髦的东西就是在街头,不仅过去如此,将来也永远如此。”他的摄影生涯曾经涉及戏剧舞台拍摄和时装的拍摄,他的专栏“傍晚时光”在星期日《时代》上也很有影响。然而他最具特色的画面,还是拍摄街头的往来者。自从这一专栏在1989年开始在《时代》有规律刊出后,很快就成为一部当代服饰和姿态的历史样本,并且成为平权主义的严谨的百科全书。


2625_b3bf0f946c8d2b7_4.jpg

他对名人不感兴趣,他从不看电影也没有电视机,和一般人的审美口味迥然。他说:“大多数人都有相同的品味,但是他们并没有胆量去创意。”坎宁安熟知时尚的历史,又以社会学的目光观察社会的变化,于是他能够敏感地发现那些即将消逝的,以及那些崭露头角的趋向。但是用他的话来说:“这些实际上不是我所思考的,我只关心看到的。我让街头对我讲述什么。”


2625_b3bf0f946c8d2b7_5.jpg

有人说坎宁安就像是一个战争摄影师,他可以不择手段得到一切需要的镜头。曼哈顿也许并非是一个搏斗的战场,但是我们却能看到摄影师无处不在,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给人“致命一击”。坎宁安在电影中给我们呈现的拍摄风格,就像是一种例行公事的重复,潜行,等待,拍摄,交稿……他的生活很简朴,停下来的餐饮也就是在普通的咖啡店。他说:“越是廉价就越好,我喜欢非常的简单,脚踏实地的东西。我不喜欢白日梦。”


2625_b3bf0f946c8d2b7_6.jpg
2625_b3bf0f946c8d2b7_7.jpg
2625_b3bf0f946c8d2b7_8.jpg
2625_b3bf0f946c8d2b7_9.jpg

然而他的生活并不缺少乐趣,只是追求一种非常规的美,时常会发出孩子般的笑声——但是他对自我的严格约束,却如一个苦行僧。电影中他的寓所就像是一间仓库,每一个墙面上都挂满了照片和底片,堆着书和杂志,还有堆到天花板的档案材料盒。睡的床只是一个窄窄的放在地板上的床垫,盥洗室还在楼下。后来当他搬到中心公园的新的住宅,他竟然惊讶地认为要这么大的厨房和盥洗室干什么,于是让房东拆掉厨房的所有设备,用来堆放他的档案。


2625_b3bf0f946c8d2b7_11.jpg

他是一个天主教教徒,他的信条就是:“钱是最廉价的东西。自由和解放才是无价之宝。”电影的最后采访者问他:这样一种孤芳自赏的人,是否能和浪漫关联?坎宁安一笑了之,随后又回击说: “你是否想知道我是一个同性恋?”接下来他自嘲地说到:“浪漫从未在我身上发生,我想我只是对服装感兴趣。”问他这一生是否有什么遗憾?他认为并无遗憾: “我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一点。甚至没有时间去想。我没日没夜地工作。”当然他也承认,身体的欲望肯定是有的,就看你如何去把控。


2625_b3bf0f946c8d2b7_12.jpg
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个冒牌货,不是什么摄影师。因为他深知,相机只是工具,摄影是手段,而他真正要呈现的,只是过去半个世纪里,耐心地用胶片将纽约的时尚和社会生活巧妙缝合在一起的那幅岁月风情卷轴画。如果一定要冠名的话,就如前面所说的,可以是一个纽约流行文化的人类学者。去年,他众望所归地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艺术及文学骑士勋章。城中高档百货公司也以他的作品为主题装点橱窗,向他致敬。所以不管怎么说,他的闪光就是在街头,而且一直令人难忘。然而一切就是那么简单——“我只是捕捉我看到的,我只是记录我看到的!”
2625_136a967b775d5e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