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佛节简介: 在2000多年前的古印度(现尼泊尔),有一个富庶的迦毗罗卫国,国王称为净饭王。净饭王有两位妻子,一曰摩耶夫人,次曰摩诃波波提。净饭王仁慈和善,善理国政,只可惜多年没有子嗣。有一天,摩耶夫人梦见有一匹六牙白象进入她的身体,随后就有了身孕。当时的印度有一习俗,女子在生产之前要回到娘家去。摩耶夫人也在此时动身回家。当她走到蓝毗尼园婆罗树下时,心中异常欢快。这时,摩耶夫人突觉腹痛,随后太子降生。小太子生下来就会走路,双脚各踩一朵莲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惟我独尊。”这一天适逢中国农历四月初八,即为佛诞日。是日,各地佛教信徒均云集庙内,参加浴佛。在佛殿上,供奉着太子佛像,四众弟子顺序用小铜勺盛满香汤浴灌太子佛。在此前后还举行相关的法会,称为“浴佛节”。传说佛祖降生于无忧树下的时候,有九龙王吐水洗浴圣身,故后世就有了纪念佛诞而洗浴佛像的仪式。《灌洗佛形象经》说,佛诞生时,随地行七步,举右手而言:“天上天下,唯吾独尊,当为天人作无上师。”诸天王持香汤名花而灌太子身,于是后来浴佛之像是右手指天、左手指地的太子像,常在露天盛于盘内洗浴。浴佛的来源也有其说法,如说浴神像为古印度习俗,佛教亦沿习而行浴佛。又如印度天气炎热,僧人日日洗浴,故亦有为佛像洗耳浴之事。《大宋僧史略》说:“问浴佛表何?通曰:像佛生时,龙喷香雨浴佛身也。然被日日灌洗,则非生日之意。疑五天竺多热,僧既濒浴,佛亦勤灌耳。”其意义也不止于纪生日一事。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说:“灌洗圣仪,实为通济。大师虽灭,形象尚存,翘心如在,理应遵敬。或可香花每设,能生清净之心。或可灌沐恒为,足荡昏沉之业。以此标念,无表益自收,劝奖余人,有作之功兼利,冀希福者,宜存意焉。” 四月八日这一天是普天同庆,具有纪念性的日子。因为世间圣人在这一天降生人间。这一天佛陀诞生了,他的智慧,他的慈悲,使我们从无明和黑暗中见到了光明。我们平常人都是凡夫,凡夫就是跟着凡夫的心态转,转得乱了,烦恼无尽,苦海茫茫。而佛陀大转法轮,他要把人生的真理,智慧的真理遍布给大地上颠倒而烦恼的众生,要把众生的思考、观念扶正,要指导他们有一条很正面、很光明的道路。这就是佛的救世精神,关怀众生,救度众生的精神。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这一天,有了这位出生在人世间的大智慧者,我们才会有今天的省察,才知道人生的生命价值,才知道要怎样把纷乱的心,轮转成清净光明的心,回归正觉,所以我们要充满感恩。 浴佛的真实意义,还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释迦牟尼佛的诞生为世间带来清凉的佛法,更为迷失的众生找到一条解脱之道,因此希望藉着浴佛仪式,来清净人们自身、洗涤我们的烦恼妄心,去妄离执,时时以承续佛法慧命为业,让佛的慈光永照人间。浴佛的意义,除了缅怀佛陀之外,更是要我们净心,以浴佛的功德度脱七世父母及累劫怨亲眷属早离厄难,使法界六道众生出离苦海。浴佛是在洗涤我们的尘垢,让自性显发,同证如来的清净法身。所以浴佛的意义,就不仅是洗浴太子神像,而是洗涤我们内在身心的浊染,让我们身心能得到洁净、轻安。使我们获得无上功德。 浴佛是在提醒我们时时保持一颗清净心,庆祝浴佛节我们应观照自心是否清净,这才是最为重要的真义所在。 放生前的超度<br />

放生前的超度

放生前的超度<br />

放生前的超度

放生前的超度<br />

放生前的超度

放生前的超度<br />

放生前的超度

放生前的超度<br />

放生前的超度

诵读放生仪轨<br />

诵读放生仪轨

放生现场围观的信众<br />

放生现场围观的信众

信众进入寺庙<br />

信众进入寺庙

进香<br />

进香

祝祷<br />

祝祷

进香<br />

进香

排队进入法会现场<br />

排队进入法会现场

忙碌的僧人<br />

忙碌的僧人

准备佛前献花<br />

准备佛前献花

排队等待浴佛<br />

排队等待浴佛

浴佛台上的供品<br />

浴佛台上的供品

浴佛<br />

浴佛

法喜充满<br />

法喜充满

法喜充满<br />

法喜充满

佛陀与众生<br />

佛陀与众生

浴佛<br />

浴佛

浴佛<br />

浴佛

祖孙<br />

祖孙

小憩<br />

小憩

准备斋饭<br />

准备斋饭

准备斋饭<br />

准备斋饭

寿桃<br />

寿桃

阿弥陀佛<br />

阿弥陀佛